墨菲定律,一个你应该知道的道理

  • 时间: 2018-09-22 08:27:33

我不知道各位干过类似的事没有?上班前掐好时间出门,自以为能准时到公司,结果路上遇到各种小状况:忘带钥匙、追尾塞车、电梯维修……导致原本充足的时间不够,最后往往就是迟到了。

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不会出岔子,没想到,“ 墨菲定律 ”总能凑效。

没错,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墨菲定律”,大到 企业管理 、社会层次,小至个人职场、日常生活,几乎无所不能适用。

墨菲定律是迷信?还是科学?

可能大家对“墨菲定律”的说法并不陌生,但真正能体会并重视的人很少。墨菲定律指的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很多人认为,这不就是“倒霉定律”嘛,总有人运气太差。但这并非偶然或者迷信,它是有科学依据的!

1996 年,科学家罗伯特·马修斯发现,人们擅长“虚幻关联”。也就是说,在堵车的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所在的车道是最慢的。原因是,我们总会过多关注别人如何超过我们,而非自己的前进。

我们之所以更倾向于记住不好的事情,这和我们的本能和生存意识有关。一次消极事件对我们的打击,比起其他一千次做的好事情,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墨菲定律讲的不仅仅是心理效应,还强调概率事件。有一个众人皆知的“面包和黄油”的故事,讲的就是坏事总会发生——假设面包从桌子上掉落,总是沾有黄油的那一面会碰到地板。

马修斯在做过多次科学实验后就发现,从固体机械学和面包旋转速度来看,这一理论确实是无误的。当一个面包在标准高度的桌子上掉落时,只能旋转半圈。

如果让涂有黄油的那一面不弄脏地板,桌子的高度就必须要达到 25 !可是,这么高的桌子,日常生活中,好像也不太常见。

这么看来,所谓的“坏运气”,背后蕴含的更多是某种科学道理。而“墨菲定律”,正是这一切现象背后的规律所在。

墨菲定律产生原因

从人为角度来看,墨菲定律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 、乐观主义偏差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现象被解释为“乐观主义偏差”。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积极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极事件的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同样的情况,别人更可能遇到“坏事”,而自己则不会,嗯,就是这么的“自信”。

上世纪 80 年代,瑞典心理学家欧拉·斯文森( Ola Svenson )研究发现, 93% 的美国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毫无逻辑的,半数的受访者都认为他们自己在所有人中能跻身前 20% 最安全司机之列。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正因为司机自视过高,才导致了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

在商业世界中,因盲目乐观而导致决策失误的企业案例不在少数。刚刚落幕的 75 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捧走了最高奖项金狮奖的奈飞公司( Netflix ),就曾犯过类似的错误。

奈飞公司是一家集制作、发行、播放为一体的数字电影租赁公司,其市占率超过了所有其他视频网站的总和,是当之无愧的媒体巨头。

但是,近两个月以来,它的股价如过山车一般震荡。这不禁让人想起了 2011 年的那一次股价下跌。

当年,获得巨大成功和众多用户拥趸的奈飞宣布,新的视频流业务将从租赁业务中分离出来,若用户想同时体验两种业务,需额外付费。此举一出,众人哗然,激怒了不少奈飞粉丝。当下,公司不仅流失了 80 万用户,股价也下跌超过了 25%

不到一个月后, CEO 里德·哈斯廷斯( Reed Hastings )被迫向公众道歉,并撤销了这个决定。 3 个月后,哈斯廷斯承认自己犯了“过度自信”的错误,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利益。

从奈飞过于武断的决策来看,正是这种“乐观主义偏差”,钝化了其对潜在问题的感知,从而酿成了糟糕的结果。而墨菲定律的启示就在于,让人们牢记这种盲目乐观主义所带来的风险。

2 、忽视潜在隐患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是这样的,受试者被要求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要记录视频中球员的击球次数。但视频观看结束后,受试者却被问到另一个问题:是否有注意到视频中,从人群里走过的那只“大猩猩”。结果令人意外:约有一半的受试者都没有看到那只“大猩猩”!

这个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即在太过于投入某件事的情况下,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事,即使这件事很显眼。

在商业世界中,有不少因为忽略“大猩猩”而惨败的案例。最近,微信朋友圈小视频开始支持微视拍摄,不知大家试了没有。

一直想在视频领域发力的腾讯,早在 2013 年,就推出了这款 8 秒短视频 APP “微视”。微视背靠腾讯这座流量的大山,不得不说,起点就比别人高了一大截。只可惜,微视后来的表现差强人意,一直悬而未决的“隐患”,最终让其在短视频江湖中节节败退。

一开始,微视占尽腾讯资源优势,一度在 App Store 免费排行榜排名第一。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 2014 年春节期间,微视日活一度达到 4500 万人。

虽然开局告捷,但一直靠着腾讯“输血”的微视,在拼命攫取流量的同时,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事——找到自身的定位。据传,当时的项目负责人,根本没有想清楚这款产品的定位,一旦有人问起,便搪塞过去,不再作深入思考了。

然而, 8 秒视频的商业模式非常有限,微视内部危机早已埋下。就在此时,同期的对手开始快速成长,且不论当今短视频一霸抖音,其他瓜分剩余市场的搅局者美拍、秒拍等也都把微视甩在后头。

微视的表现后劲不足,这个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还没结出果实,就已接近枯败。

虽然此番,我们又看到了不甘落后的腾讯开始重操“旧业”,但微视能否卷土重来,用户是否会买账,我们仍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解决原来的问题——清晰的定位和商业模式,那一切依然会是空中楼阁。

实力欠缺总是更容易增加坏事发生的几率。尤其在企业初创时期,竞争壁垒若没有构筑好,越容易遭到强大对手的侵袭。这样的商业案例比比皆是。“你忽视问题,不代表它会自动消失,有一天,它可能会变成坑让你踩。”

3 责任意识 缺失

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而我们下一个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它又光临了”。

伟大的哲人早已洞见了人性弱点。因为责任意识的缺失,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曾经以品质闻名于世的日本制造,近来却在一系列的丑闻下开始走下神坛。

2017108 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公司旗下四家日本工厂所交付的铝、铜产品均存在篡改材料数据等作假行为,被波及的问题产品购买方增加至约 500 家;

20171123 日,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承认,旗下子公司存在产品数据篡改的造假行为,目前受影响企业目前达到 258 家;

20171128 日,日本化工巨头东丽株式会社曝出数据造假丑闻,波及 13 家企业客户。

造假行为远不止此。当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开始淡薄,他将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性后果。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尤其科技越发展,面临的麻烦可能就越严重。

如何防范?

墨菲定律有时可能是“大概率坏运气”,有时也可能是“小概率事故”,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1 、预估偏差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在《社会动物》一书中提到:“人类的头脑是一部过度自信的机器。”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就像一台机器,每当面对一些问题,它就会自动切换这种心智模式去应对。虽然,有时它会有助于我们提升表现,但是消极的一面是,它也让我们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对此,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更全面一些。我们可以事先预测出与实际结果的偏差值,设想有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并做好风险管控,采取多种保险措施,以避免偶然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墨菲定律的主要内容,供你参考: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2 、提升实力

写到这里,笔者就回想起过去考试时的情景了。什么时候“成绩差”的概率会更高呢?事实上,还是我们实力不够的时候。

有的人总是担心,考试会不会考到自己刚好没有复习的部分,结果,天不遂人愿,墨菲定律“显灵”了,考试出的题刚好是自己没看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但是,当你再转头看看那些气定神闲的同学,就知道,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他们平日就用功读书,所以考完试来,也从不慌张担忧。而实力欠缺的自己,只能拼“运气”。同样的考试内容,对于实力不同的学生来说,考不好的概率是不一样的。越是实力不够,越爱责怪运气不好。

因此,提升实力是降低出错概率的唯一捷径,从此便不必担心墨菲定律作怪。

3 、高度重视

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库珀就曾对女儿墨菲说过:“墨菲定律并不是说会有坏事发生,而是说只要有可能,就一定会发生。”

从统计学和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墨菲定律成立的前提:一是大于零的概率,哪怕是小概率事件;二是样本量足够多,也就是说时间足够长。那么,墨菲定律就一定会实现。

有时候,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小概率事件的忽视。事实上,“小概率负面事件”更值得关注。

想想那些麻痹大意而发生的安全事故……看手机的低头族过马路发生的惨剧等等。你以为的车会强制停下,你以为的不会撞到,你以为的……

这种事太多了。只是没有人引起重视。

墨菲定律告诫人们,加强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警惕。对于每一次活动中的潜在安全隐患,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再次重审墨菲定律,有时,“坏事”发生的时候,可能只是无伤大雅的失误,也可能是无可挽回的事故。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引起重视、提升实力、预估偏差……这不是悲观主义论调,而是超强的风险意识。

图 / 锐景

>> 点击此处/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更多“重读管理经典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