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迎来变现危机

  • 时间: 2019-05-21 01:15:01

小红书官方以平台规范升级为由向平台KOL发起大清洗,首先是粉丝数大于等于5000;其次是近一个月的笔记平均曝光量大于等于10000才能申请成为品牌合作人,而被取消品牌合作人意味着被切断了从正规渠道接广告的唯一变现途径。被清洗的KOL以小红书平台曝光量机制不透明向小红书发起攻击。为了缓解平台新规带来的舆论压力,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几日前做客直播间与大家互动。

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的一家独角兽平台,这次平台的升级规则似乎确实有些过于严厉,官方统计被砍掉的KOL是3000多,但外界媒体猜测实际数量超过了小红书平台所有KOL的2/3,除了直接受影响的KOL之外,平台上稳定三角之中的品牌方、MCN机构对小红书这次升级之举意见也很大。对于MCN来说,之前KOL与MCN的签约并非强制,这意味的MCN的具体收入小红书并不会有参与。现在小红书官方公布了一些合规的MCN机构,同时对MCN签约KOL的数量有硬性规定时,MCN隐形收入都将浮现于小红书平台之上,这相当于间接的收编了MCN机构。

从平台角度出发,MCN机构最大的业务指标是孵化的KOL的数量。品牌方无辜躺枪的原因在于,原先而已依靠价格相对低廉的素人和少数KOL大号很容易对品牌培养,最终转化为电商交易,现在大量腰部以下的KOL资源被砍掉后,本来紧缺的KOL资源将更进一步吃紧,随之而来的是品牌种草营销成本的上升,毕竟小红书官方要攫取的这部分利润都会让品牌方来承担。

小红书升级的动作似乎是打乱了平台上由KOL、MCN、品牌方构成的稳定的三角交易链条关系。这对于以UGC内容起家的小红书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小红书此举意欲何为呢?

鱼目混珠,小红书遭遇信任危机

从去年开始,关于小红书上笔记造假、流量造假的声音越来越大,对于小红书笔记已经有一整套的黑产操作体系,这对于用户黏性较大的小红书用户来书是一种伤害,虽说这些造假笔记不是出自于小红书官方,或者说这也不是它的本意,但作为一个运营管理方,小红书有义务去伪存真,否则就会让用户产生信任危机。

虽然于品牌方来说,现有的KOL资源并不多,但对于用户超2亿的小红书来说,它已经不再定位于小众了。要为用户负责就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除黑产。所以小红书这次的动作是平台由小壮大之后,自然产生的动作。但换个角度看,升级的动作是不是有些刚性,毕竟小红书还没有形成强劲的赚钱能力,这样的操作是不是误伤到了一些无辜者呢?这是小红书新政中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电商变现失败,寻求广告变现

小红书是靠一份海淘PDF的攻略起家的,这是它的基因,后来将这份攻略不断的拆分、细化、延伸才有了现在的小红书。按照创始人瞿芳的设想,内容负责导流,电商负责变现。只要掌握核心的内容,电商变现只是增加功能而已。因此小红书之前所有的对外的口径中称,小红书上的内容本身并不赚钱。这也是为成为数亿用户购物参考指南的原因。

不愿做其它电商平台嫁衣的小红书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试水自营电商,试图将平台上可能的流量都收割到自己的菜篮中,但小红书再实际运营电商中发现,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巨大的成本投入和难以控制的口碑体验成为了小红书电商前进的两大难题,换句话说,小红书靠自营电商赚钱显得并不现实。所以从去年开始,小红书开始放出探索广告变现的风声。

虽然小红书之前说自己并不靠内容赚钱,但并不意味着其它人不赚,在小红书慢慢壮大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以KOL为基础,MCN为中介,品牌方为需求的完整商业闭环,在小红书的平台上,唯独没有它,这让小红书似乎有一种电商的西瓜也没有捡上,广告的芝麻也丢了的感觉。

这次通过对KOL和MCN机构的双重约束,可以成功的打破原有的生态体系,将自己放置在了利润金字塔的最顶端。通过MCN间接的管理大量的KOL,既节省是成本,又有较高效率,小红书可以躺赚了。

现在小红书还未承认这样的模式,但笔者认为小红书已经志在此处了。不知道小红书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一旦抽佣,那不就是承认自己是一个广告集合体吗?优质的内容又从何谈起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