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数据大会首次在我国召开 涉及诸多重要的核研究领域

  • 时间: 2019-05-21 04:45:50

[摘要]该大会是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也是国际核数据界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会议。

腾讯科技讯 2019年5月19日至24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OECD/NEA)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承办,中国核学会协办的“第14届国际核数据大会”(英文名: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ND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该大会是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也是国际核数据界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会议。

本次大会主题为“核数据-人类的共同资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总干事麦格伍德先生与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先生共同担任本次大会的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先生担任大会主席,大会联合主席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物理与化学处处长梅丽纱.德奈克女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核科学委员会的塔蒂安娜女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先生担任。来自45个国家、地区以及相关国际组织、机构的核数据、核科学与核工程领域学者专家,以及国内各科研院所、高校代表及关注核数据领域的各界人士等共计约五百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助级领导庄火林先生主持本次大会开幕式。麦格伍德先生、王寿君先生和詹文龙先生分别致欢迎辞。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司司长李俊杰先生,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清堂先生为本次大会致贺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先生、国际原子能机构物理与化学处处长梅丽纱.德奈克女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小刚先生、日本原子力研究机构核数据专家深堀智生先生分别就《核数据:一项国际资产》、《核数据和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数据和核科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核科技研究的摇篮和基地》、《评价核数据库的特点和运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等话题发表主旨演讲,分别介绍了当前各个机构及国际组织在核能及核数据领域进行的相关工作,并针对世界核能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为核数据研究的未来描绘了宏伟蓝图。

麦格伍德先生指出,“未来的核增长将会在非经合组织国家,特别是中国进行。”他提出,核数据是所有核能相关领域的关键,必须发展强大的全球文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数据资产,如建立高度可信的国际机制来建立全面的核数据库,确保拥有现代和物理健全的方法以进行数据评估和不确定性量化,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来保持技能的传承。

王寿君先生强调,近四十年来,中国广大核科技工作者,在推动各学科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核科技人才的进步与成长,推进核电、核燃料关联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核基础科学、核农学、核医学等多学科全面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促进核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和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将以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在新形势下开展核数据的深入研究,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和发展高新核技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后,会议围绕 “核反应测量” 、“核结构和衰变数据”、 “裂变物理与观测”、 “核理论、模型与代码”、 “核数据处理与验证” 、“实验设备、技术与方法”、 “核数据应用”七个主题进行了分论坛研讨,对国际核数据与核基础与工程领域内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进行深入交流。

据悉,国际核数据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内容涉及诸多重要的核研究领域,如基础核物理、核天体物理、核能、核技术应用、核医学、核不扩散、核保障等。1978年,第一届国际核数据大会于在英国的哈维尔召开,此后分别由美国、欧洲和亚洲的OECD成员国之间轮流承办。随着我国近年来在核能与核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经过与亚洲地区其他OECD成员国的激烈竞争后,由经合组织核能署核科学委员会批准,我国获得本次大会的承办权,这也是该大会首次在OECD成员国之外的国家召开。

此次大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拓展我国核科学的对外交流渠道、巩固并提升我国在国际核数据界和核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加强国际核数据同行的交流合作、获取更多国际核数据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培养高水平的核数据研究队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国际核数据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